厦门国际银行被曝出一张千万罚单。
(资料图片)
5月19日,原厦门银保监局挂出多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其中“2023-15”号显示,因涉及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回函、违规向房地产项目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等多项问题,厦门国际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15.74万元,处以罚款1381.49万元,合计罚没1397.23万元。
进入2023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多地分支机构先后接到大额罚单。其中,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于今年2月被原北京银保监局罚款810万元,13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60万元。厦门国际银行龙岩分行、漳州分行、龙海支行等分支机构也分别被处罚295万元、100万元、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
来看详情——
涉及“21宗罪”
厦门国际银行被罚没1397万元
首先来看此次厦门国际银行涉及的问题,共有21项,涉及银行业务前中后台各个领域。具体为:
划型错误,违规收费;财务顾问服务质价不相符;逆程序扣划跨境担保业务反担保资金;循环办理大额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贷款;
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回函;与发行人签订补充协议或在发行文件中设置矛盾条款,少计加权风险资产;接受虚假投资底单,少计风险加权资产;为本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刚兑;
跨境融资及跨境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跨境融资利率为0%、内部交易价格不公允;流贷额度测算等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贷款被挪用于证券、房地产和民间融资等限制性领域;
通过银信合作,违规向房地产项目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三查缺位,未发现申贷材料造假;存贷挂钩;资产分类不准确;通过承诺兜底相关风险、优惠授信等方式承债式盘转不良资产,扩大风险敞口,掩盖资产质量;
通过违反会计准则、支付规定等方式延缓、规避跨境担保履约义务;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项目贷款用途不规范;向检查组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材料。
基于此,原厦门银保监局对厦门国际银行没收违法所得15.74万元,处以罚款1381.49万元,合计罚没金额达到1397.23万元。
另外,原厦门银保监局对于厦门国际银行此次违法违规的相关10名负责人给予警告,其中对时任厦门国际行长章德春、时任厦门分行行长张志荣分别处罚款10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22年6月28日。
唯一未上市万亿级城商行
年内频接大罚单
公开信息显示,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2013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3月,厦门国际银行第一大股东为福建省福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2%。
业绩方面,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1.28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母净利润47.21亿元,同比增长10.89%。
2022年全年,厦门国际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6153.35亿元,同比增长8.51%;负债总额10019.55亿元,同比增长7.98%;吸收存款总额6922.03亿元,同比增长4.09%。
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资产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8.04%。在资产规模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在城商行中排名第9位,略低于中原银行(1.33万亿),高于盛京银行(1.08万亿),系国内城商行第一梯队水平。
相比之下,资产规模在厦门国际银行之前的城商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中原银行)均已完成A股或H股上市。
早在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就曾提出A股上市计划,但未能成行。顺利完成改制后,2016年厦门国际银行推出增资扩股,预计冲刺IPO,但由于相关股东放弃而未能继续。在厦门国际银行2019年报中曾强调,监事会建议加强研究和落实三地联动、上市工作等战略层面工作。
根据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厦门国际银行将“围绕”国际化“与金融科技两大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及差异化优势,全力实现IPO上市”。
2022年12月,曾有市场消息称,厦门国际银行考虑进行13亿美元的香港IPO,但后被厦门国际银行否认,并称拟上市主体为厦门国际银行香港子公司厦门国际投资。
今年1月,厦门国际银行行长章德春辞任,原监事长曹云川被聘任为该行新任行长,任职资格在次月获批。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3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已连续接到大额罚单。2月24日,原北京银保监局披露了一份关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的罚单:因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违规领域等12项违法违规事项,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被罚款810万元,13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60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龙岩分行、漳州分行、龙海支行等分支机构,先后被处罚295万元、100万元、50万元,相关责任人也被给予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