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日操作ATM时,记者发现,在购买或售卖加密货币前,均需进行人脸认证和手持身份证件拍照的流程,这表明新制度要求零售投资者实名认证交易,监管正式在交易平台施行。
·交易所设置了一些限制,例如记者购入100港元的代币后,想卖出时被告知,至少需要持有一定数目的代币才能操作。交易手续费也较为昂贵,许多银行跨行转账手续费都在1%以下,而记者在最终卖出代币后,到手的金额比购买支出的金额少了100港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香港《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下称《指引》)于6月1日生效,意味着香港全新修订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正式开始实施,零售投资者获准在持牌虚拟资产平台上交易。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全新牌照制度对于零售投资者的意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记者于5月31日制度实施前和6月1日实施后前往还未获取新牌照的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体验加密货币交易。
通过交易操作,记者发现,新制度带来了实名认证的变化。“实名认证是好事,说明香港政府加强监管,香港虚拟资产行业正规化了。”一位从事区块链项目的投资者在该交易所进行买卖时向记者表示。
此外,根据记者的实际操作,该交易所设置了一些限制,例如记者购入100港元的代币后,想卖出时被告知,至少需要持有一定数目的代币才能操作。交易手续费也较为昂贵,许多银行跨行转账手续费都在1%以下,而记者在最终卖出代币后,到手的金额比购买支出的金额少了100港元。
6月1日新制度实施当天下午,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位于油麻地的实体交易中心结束了一天的营业。
买加密货币比买股票简单
5月31日是牌照制度生效前的最后一天。下午3时的香港带着些许闷热。
进入位于油麻地的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实体交易中心,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个“加密货币银行”。一楼配备了咨询台、柜台窗口和加密货币ATM机。交易所的二楼是VIP服务区、贵宾厅和数字资产教学区,三楼是数字资产办公室和实验室,仅一楼对外开放。
新制度实施前一天下午,交易所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正在解答投资者的问题。
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实体交易中心内的柜台窗口,和银行的柜台窗口相似。
当日下午2时至3时前来交易的投资者中,有10位是来自内地的游客,5位是香港本地人。一位是当地老年人,大部分是中年人。
记者第一次尝试交易加密货币,因为没有使用过链上钱包,所以下载了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的App并注册账号。5月31日当天在ATM买币无需实名认证,且提供多种加密货币的购买、售卖和赎回等服务,例如比特币(BTC)、以太坊(ETH)和泰达币(USDT)。机器支持100元、500元、1000元3种纸币面额。
交易所的24小时加密货币ATM机可提供购买、售卖、赎回加密货币以及赎回现金共4项服务。
记者选择购买加密货币中的比特币。ATM提供两个不同的买币额度,一个是100-50000港元,另一个是50001-1000000港元。
记者计划用100港元购买比特币进行尝试,在选择第一个额度后,ATM屏幕中显示买入与卖入汇率、最少与最多购买的额度和钱包地址。之后需要在App的“充币”功能中打开二维码,以作为充币地址。在ATM上扫描二维码后,就将100元纸币放入机器中,比特币就这样买好了,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
当被问及6月1日后是否还可以运营,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交易所正在向香港证监会申请全新牌照,在获得牌照前,证监会允许我们在明年6月1日前的一年过渡期里继续运营。”
记者还观察到,6月1日新制度生效前,内地和香港的散户均可在未获得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交易。且小额度买币不需要实名认证。但若想赎回加密货币,需要等待30分钟,并且售卖加密货币要在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的App上实名认证。
新制度实施前一天下午,记者用100港元购买了比特币。
买了比特币却不能卖?
买了比特币,但不能卖出去?记者在第二日的交易中遇到了难题。
6月1日新制度生效当天,正值上班高峰期,油麻地窝打老道的十字路口人来人往,尽管香港下起了大雨,但交易所营业前已有一群零售投资者在门外兴奋地等待,且基本为内地投资者。一些投资者在门外与该交易所的招牌合影留念。
上午10时整,交易所开门营业。外面下着暴雨,而交易所内却比前一天更热闹。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投资者在交易所内兴奋地拍摄ATM机的操作流程。
记者发现,ATM上方贴了一张纸,注明“ATM属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资产,仅限该交易所的客户的使用”。这意味着平台正式开始按照《指引》进行运营。
证监会中介机构部临时主管蔡钟辉此前表示,持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可向香港本地的散户提供服务。不过记者留意到,没有在交易所注册账号的内地客户也能直接在ATM上进行链上钱包的交易。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与前一天相比ATM新增了一张纸和实名认证。
在操作ATM时,记者发现,在购买或售卖加密货币前,均需进行人脸认证和手持身份证件拍照的流程,这表明新制度要求零售投资者实名认证交易,监管正式在交易平台施行。 ATM所提供的交易额度也发生了变化。新制度前该交易所ATM买卖币的最大额度为100万港元,而新制度实施当天,ATM仅支持10万港元的最大额度。
记者想卖出前一天购买的比特币,却发现无法卖出。旁边的资深玩家告知记者,卖出比特币有最小额度的要求,需要至少持有0.001比特币才能卖出,而100港元只能兑换到0.0004比特币,小于卖出的最小额度。
令人疑惑的是,ATM支持使用现金小额购买(如100港元)加密货币,但并没有工作人员或机器的指引来告知用户,卖出加密货币有额度要求。
记者发现无法卖出100港元等值的比特币,ATM显示“出钞箱钱不能支付这个金额”。
新手依旧难“入圈”
记者向该交易所的工作人员求助,但工作人员仅告知记者,售卖加密货币需在链上钱包操作。无奈之下,记者转向求助玩家。
“因为泰达币今天的汇率比比特币好点,你可以把手上的比特币和现金一起换成泰达币,之后将所有泰达币卖出,就能超过最小额度要求。”资深玩家向记者建议。
买币和转换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流程。记者先是在完成人脸认证和手持身份证拍照后,在ATM用500港元纸币购买了泰达币,随后又在交易所的App上把持有的比特币换成了泰达币。
6月1日,牌照制度生效第一天上午,与前一天相比有更多的工作人员。
令记者意外的是,提现比加密货币间的转换更加复杂。填写转账数额前的流程基本与买币一致,即在ATM上选择售卖后,需要在App的“提币”选项中选择币种,并扫描ATM屏幕的二维码,以作为转账地址。
提现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于填写转账数额。ATM屏幕中显示泰达币的交易数量为66.752470,但实际上需要在App的转账数额中输入67.752470,比交易数量多1。这是因为平台要收取1泰达币的手续费。确认数量无误后,记者在App上点击“提币”,最终成功卖出了前一天购买的所有加密货币。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一共用600港元购买了加密货币,但由于比特币与泰达币之间的转换,以及该交易所的线下ATM手续费较高,记者最终只到手500港元。
记者卖出用600港元购买的所有加密货币,最终只到手500港元。
若没有工作人员或资深散户的帮助,或是接受过虚拟资产相关的专业培训,第一次交易加密货币的用户或将很难理解这些玩法并上手。尽管《指引》指出,证监会将继续与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合作,针对投资者进行有关虚拟资产及其交易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但加密货币依然是大众普遍感到陌生、门槛较高的交易方式。
线下ATM是广告噱头?
“我不会在线下交易所交易,线下ATM手续费这么高,更像是一个广告噱头。”一位从事公有链项目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ATM买入泰达币的汇率为7.96港元(7.96港元购买1个泰达币),卖出汇率为7.49港元,这中间存在约6%的价差,“还不如在线上的交易所上直接交易,手续费会低一点。”
不过也有玩家表示,来线下主要是体验提现交易的氛围。“在香港交易所的ATM可以提现,直接拿到港币现钞。这就像银行ATM一样,还挺神奇的。”
一位币安用户选择来线下交易所进行约200万港元的大额加密货币交易,因为“面对面交易可能更为安全”。
“我来香港线下的交易所是想炒港币玩玩。”另一位投资房地产的玩家笑着解释,但离开交易所后不久,这位玩家便向记者分享了《警惕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风险等级非常高!》的文章。
“这家交易所给我的感觉像是小卖部,线下体验不好。”一位刚接触加密货币的中年玩家表示,“我不知道怎么买,也不知道怎么卖。但交易所没有给出流程的指引,也没有工作人员教。线下ATM交易的限制那么多,一点也不顺畅,最后我还是会回到线上交易。”
“一方面,加密货币是去中心化的。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实名制却并不是去中心化,这两者似乎是矛盾的。” 这位玩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加密货币未来的担忧,“很多人就是对加密货币有好奇心,想尝试去操作一下。但未来我们真的可以用加密货币买面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