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调宣布全力开展复工复产仅三个月,威马再次被曝出停薪。6月27日,飞灵汽车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此前缩小工资发放范围之后,威马本月再次停薪。据悉。目前只有总监及以上的中高层才有工资,其他人均暂停发放工资。截至目前,威马方面也暂时未对该消息作出回复。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的官方微博和威马CEO沈晖个人微博的评论区也已经被“讨债”的网友占领。其中,既有网友在催补发工资和补缴公积金,还有网友在催威马AAP修复和车辆售后问题;还有网友在关心威马的产品推进问题。目前,威马汽车和沈晖的微博均已关闭微博评论。
【资料图】
据之前媒体报道,每个月25日威马的发薪日。而这也不是威马第一次被曝出拖欠员工薪水。去年11月份,威马内部通过管理层降薪50%、其他员工降薪30%等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在今年2月中旬,由于威马停薪欠薪,导致湖北黄冈工厂两百多名员工进行集体维权。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去年12月份,员工到手工资仅500元左右。
随后的2月24日晚,威马发内部信首次正面谈及近期公司的大规模降薪和断缴员工社保等事件。在内部信中,威马表示将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假。“无薪休假”这一说法也在当时引起热议。
而在经历一系列停工停产和停薪欠薪风波之后,威马突然在3月7日官宣“全力开展复工复产”,并表示针对前期因供应链紧张造成部分用户售后不便的情况,正在紧急调拨相关零配件尽快满足用户需求。此外,威马宣布全国将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陆续恢复常态化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类购车、用车问题。
而对于突然的复工复产和经销商体系的恢复,仍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比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这一做法?拖欠员工薪水和供应商的货款何时能够补上?
在这两个“好消息”发布后,便鲜少有关于威马的好消息传来。相反,坏消息倒是接踵而至。3月29日,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约40.4亿人民币;5月15日,由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25%的成都威鸿置业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1230万人民币;5月25日,正威马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2248.5万元;6月15日,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被执行标的288.76万余元。
此外,在5月上旬,据海南特区报报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威马汽车4S店全部关门。不仅车辆问题不断,而且还找不到售后,没有配件,导致2000余位车主保养维修难。
作为曾经最有钱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如今却深陷资金短缺的泥淖之中。威马汽车港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已经完成9轮融资,金额累计约180亿元。从融资总额来看,威马汽车的融资金额并不比“蔚小理”和零跑少。上市之前,“蔚小理”和零跑的融资总额分别为150亿元、188亿元、120亿元和112亿元。
回顾威马的造车之路,能够很明显地发现前期工厂这样的重投资成为其前进路上的负担。沈晖对于工厂的态度也从起初的“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着觉”,转变为“站在现在反思,我们对两个工厂的投入有点太多了,前期几乎有一半的资金都耗到整车厂去了。”按照黄冈工厂每年15万辆的产能和实际承接1万多辆的生产任务来计算,基本上工厂一年只需开共24天就够了。而这些造厂的成本最终都转化在了卖车的亏损成本之中。
除了建厂,威马在研发投入上其实花得并不多。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三年研发开支合计28.66亿元。以2019年为例,“蔚小理”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4.28亿元、20.7亿元和11.7亿元。后来的结果是,“蔚小理”三家新品和新技术不断,而威马的新车则依然在使用第一代平台架构。产品力上的落后,又进一步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威马来说,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了活下去的关键。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威马从2021年就在冲击IPO,地点从科创板和港股转到美股,最终将目标瞄准港股,称得上是造车新势力中上市之路最为曲折的一家。但遗憾的是零跑都完成了上市,威马仍然未能通过聆讯,并最终选择了借壳登陆港股。
在今年1月份,Apollo出行表示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并通过每股0.55港元配发288.25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交易完成后,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达到68.26%成为Apollo出行最大股东。按照此前预计,今年二季度威马汽车将在港股挂牌上市。届时,威马的资金储备压力或得以减轻。目前时间已经到了6月底,还没有关于威马IPO的新消息传出。这意味着,威马的上市时间也将再往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