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浙江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政法单位先后发布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资料图】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命脉”。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是我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针对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产业化、网络化、跨区域发展趋势。浙江重拳出击打击犯罪,保护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法治化保障力度,开展多部门合作,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保护特色产业
《流浪地球2》《满江红》……今年春节期间,多部刚上映的电影大片,在网上非法传播。获得相关线索后,金华公安与辽宁丹东、山东青岛两地公安紧密协作,联合破获了“1·25”盗录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成功打掉了集“非法盗录、制作加工、网络销售盗版电影”的犯罪链条网络。
影视产业是浙江的特色产业,仅去年全国就有三分之一的影视剧在金华东阳拍摄或制作。金华公安成立知识产权犯罪侦查中心,针对网络侵权类案件,以集中研判线索,整合数据资源等侦查手段,为快速破案精准打击提供支持。
2022年,全省共立案查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17名。其中多数案件是侵害特色产业集群或者侵犯驰名商标、老字号品牌权益的犯罪。
从处理“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浙江知识产权的法治化保护,正向破解企业、行业面临的整体性难题转变。
“我们推动区域块状产业集中地的公安机关,建立特色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矩阵,并及时将个案风险向行业传递预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俞流江说。
目前,杭州西湖龙井茶、宁波水稻育种、温州电气、绍兴新昌高新技术等均建立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这一些领域出现重大疑难复杂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将实行联合挂牌督办。
检察机关在办理侵犯“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绍兴黄酒”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刑事案件时,还会同步启动公益保护工作,支持权利人提起诉讼,以更好地保护地方特色产业。
贴心护航 服务中小微企业
4月23日,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圆桌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参会的企业代表不是大企业、上市公司的老总,而是小微企业负责人,话题是“杭州原创服饰品牌的保护”。
杭州是杭派女装大本营,但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独到设计和自有品牌,是它们的立身之本。但近年来,一些服装款式和品牌遭到抄袭和模仿,中小微企业自身力量有限,在维权上遇到了难题。来自省版权服务中心、杭州公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联合团队,一方面对企业主反映的线索展开侦查,另一方面将建立长期的服务对接机制。
浙江有近300万中小微企业。它们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广大中小微企业还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强等问题。
今年,我省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明确,“帮助中小微企业规范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在中小微企业众多的温州,公检法三部门组织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上市公司的员工联合办公,让小企业学习上市公司在保护知识产权上的先进做法。保密合同怎么写,竞业限制协议怎么做……中小微企业主们一条条学,“没有花钱,就请来了有实战经验的法务。”一家泵阀企业的负责人说。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维权,浙江各地法院还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调解云平台建设,去年共成功调解案件1.6万余件,同比增长75.52%,许多中小微企业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了快速处理。
关口前移 唱好“大合唱”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在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同时,浙江各政法单位还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合作保护机制。
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是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中危害大、办理难的案件。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如图纸、配方、设计方案等商业秘密,大多涉及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环节。
但许多企业还没有最基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一些企业主未采取相应的商业秘密前置保护措施,导致泄密后权益受损。针对当前商业秘密保护和案件办理中的难题,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均出台了相关举措,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防范。
4月26日,110名知识产权联络警官亮相省公安厅,他们将定期联系重点企业,指导企业完善商业秘密的保密管理,企业知识产权遭受侵权后将及时处置。
检察机关则针对商业秘密特别是技术秘密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规范复杂、定性争议大等特点,建立了专家参与办案工作机制,邀请技术专家辅助办案,提升专业性。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大合唱”,展开跨区域、跨部门合作。针对,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存在的跨区域犯罪趋势,浙江检察机关还与上海、江苏两地开展跨区域合作。日前,嘉兴检察机关就协同上海浦东区检察院,对嘉兴一家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企业开展刑事合规工作,成功办理全国首例知识产权犯罪企业跨省合规协作案件。
知识产权案件往往同时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等多个领域,权责分散,不利统筹。为改变这一状况,宁波等地探索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场监管和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多部门入驻实体化办公,对企业知识产权从申请到运用、管理、服务开展“全链条”保护。
目前,通过数字化改革,打破部门间壁垒服务企业的“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正在全力打造之中,市场监管和法院、公安、检察院等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形成“风险感知—预警推送—查纠整改”的防控管理闭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